國創會學術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建設銀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洪章在座談會上發言。攝影/李龍
8月28日,在由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下稱“國創會”)主辦的“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座談會上,國創會學術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建設銀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洪章表示,建設金融強國,需要構建更加合理的金融體系,尤其需要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以壯大耐心資本。
國創會前身為“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成立于2010年5月,由中國著名理論家、戰略家鄭必堅發起創立并擔任創始會長,著名科學家路甬祥擔任榮譽顧問。2022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為國家一級法人社團,業務主管單位為中國科學院。
壯大耐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建設金融強國離不開一個結構合理的金融市場體系。王洪章認為,當前金融市場體系多年存在的問題仍未得到完全解決。主要是直接融資比重始終處于20%左右,沒有太大改觀。然而,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必然伴隨著金融資源從重資產行業,向輕資產的新興產業重新配置,即落后產能產業“去杠桿”,新興產業“加杠桿”這樣的轉變。
“直接融資可提供靈活高效的融資渠道,對間接融資形成有效補充。”王洪章說,特別是在孵化創科新業態、服務新質生產力培育方面具有風險偏好靈活匹配優勢。但他也提醒,在銀行風險撥備和財務計劃上要有充分的制度安排,從而防止風險漏損。
對于股權融資,王洪章建議,要加快落實國家近期關于支持風險投資和創業投資的有關政策,發揮好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及區域股權市場的功能,鼓勵民間投資;并進一步完善“撥投結合”“投貸擔聯動”等業務模式。同時,改革和推動全國35家區域性股權市場分層設置、掛牌條件、掛牌流程、信息披露規定等規則和標準統一,加快構建功能互補、有機聯系的多層次股權市場。
王洪章介紹,我國的宏觀杠桿率上半年達295.6%,與發達國家水平相當。在股票市場低迷情況下,直接融資發展重點應是債券市場。不過,債券融資需要優先支持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以及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債融資,鼓勵政策性機構和市場機構為民營科技型企業發行科創債券融資提供增信支持。此外,通過加快多層次債券市場發展,豐富債券品種、優化交易機制安排,為居民和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提供更多便利。
王洪章強調了壯大耐心資本的重要性,因此需要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要認識到資本既有貪婪的一面,也有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一面。這需要拓寬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穩定資金來源。對天使投資和專注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創業投資機構加大支持力度。同時,探索社保基金、保險基金、年金資金等長期資金支持科技創新的機制;優化政府引導基金的考核,采取“長周期”“算總賬”等考核辦法,推動長期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和投硬科技。
“金融市場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形成具有市場約束力的政府融資主體,這涉及財稅體制改革。”王洪章說,金融市場機構投資者的培育又與養老金體系改革密不可分。在宏觀政策調控中,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發展等政策,要相互配合,健全溝通協調機制,不能出現“合成謬誤”。
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金融大文章”
在金融市場改革中,王洪章提出要重點做好五篇大文章,即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和數字金融。
“科技金融應該作為金融機構發力重點方向。”王洪章介紹,科技金融有兩個要點,一是科技,我們的目的在于通過金融功能促成科技的產業化;另一個是風險,科技的發展促成的是“創造性破壞”,因而科技金融的本質是風險投資。
在國際上,特別是美國硅谷,風險投資有成熟案例。在中國,需要學習國際上依靠銀行體系支持科創的經驗。然而,銀行是“風險厭惡型”的金融機構。這意味著,依托銀行支持科創發展需要金融創新,包括產品創新和機制創新。成功的模式有天津模式、合肥模式、蕪湖模式。因此,“在機制創新方面,要推進銀行綜合化經營的改革,銀行集團運用股債貸保綜合金融服務手段,支持更多的科技型企業獲得高質量金融服務。”王洪章說。
“綠色金融是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王洪章強調,綠色金融要解決難以計量和驗證、信息不對稱、外部性難以內部化、投資渠道的缺乏、商業可持續性較弱的問題。全球助推的ESG應該大力推廣,如此才能更好推動環境、公司治理、社會責任實現統一,避免無序轉型,實行公正轉型。
王洪章表示,普惠金融是推動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做好普惠金融就需要保持小微企業的增長、效益、安全方面的平衡,要堅持產品有銷路,企業有利潤,經營有價值的市場原則。另外,要科學設計信貸產品,使之具有可持續性。
人口老齡化是今后較長一段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而養老金融是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的關鍵舉措。王洪章建議,養老金融關鍵是要做好制度設計,需要政策、養老機構、金融機構共同配合,設計出符合中國實際的養老體系和養老設施建設,比如社區養老模式,比如千家萬戶的適老化改造,智慧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好等。
在數字經濟時代,王洪章認為,數字金融是五篇大文章的基石與支撐。數字金融具有數字與金融的雙重屬性。當前可能更加注重金融屬性,防止數字金融的濫造,如果金融產品管理和服務創新跟不上,數字金融或是低水平重復,或是造成浪費。積極參與全球數字金融規則制定,完善全球數字治理體系,在與全球數字金融合作中提升水平和能力。
加快制定金融法保障當事人權益
王洪章最后強調,建立和完善金融法律法規體系是構建有效金融治理體系的基礎。他呼吁加快制定金融法,作為金融領域的上位法,規范政府、市場、監管各方面的責任,實現依法辦事、違法必究。
王洪章表示,金融法的核心目標是通過法律手段保障存款人、投保人、投資者的權益,同時從過去幾年金融風險產生的的教訓看,防范金融機構的治理風險應該做為今后監管的重點,包括股東責任、法人治理結構、高管選配、戰略管理和經營機制,尤其“需要在法律框架下完善監管設計,落實監管責任,以確保金融體系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