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制造業財稅扶持力度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在新冠肺炎疫情、國際地緣政治沖突等多重因素影響下,我國制造業當前需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強筋壯骨。從財稅政策的角度而言,要進一步延長制造業緩稅補繳期限,加力助企紓困;確定專項再貸款與財政貼息配套支持部分領域設備更新改造,擴市場需求、增發展后勁,打好組合拳。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加快增值稅留抵稅額即申即退。對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前期緩繳的所得稅等“五稅兩費”,9月1日起期限屆滿后再延遲4個月補繳,涉及緩稅4400億元,對制造業新增增值稅留抵稅額即申即退,到賬平均時間壓縮至2個工作日,預計今年再為制造業企業退稅320億元。“五稅兩費”,是指符合條件的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國內增值稅、國內消費稅、附征的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屬于企業繳納的主要稅費。不難發現,增值稅作為流轉稅,雖不直接構成企業的稅負,但是其留抵稅額會占用企業的現金流,帶來資金流轉壓力。而緩繳稅款和留抵退稅有利于緩解現金流緊張,可以為制造業穩健恢復提供相對穩定的緩沖期,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增強其經營韌性,提振其持續經營的信心。
而專項再貸款與財政貼息配套的支持政策,則是財政與金融政策協同發力的體現,能有效發揮出財政貼息的杠桿撬動作用,即通過對承貸企業的銀行貸款利息的補貼的支持力度,更大程度地發揮財政貨幣政策的合力。對此,要對制造業、服務業、社會服務領域和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在第四季度更新改造設備,支持全國性商業銀行以不高于3.2%的利率積極投放中長期貸款。人民銀行按貸款本金的100%對商業銀行予以專項再貸款支持。專項再貸款額度2000億元以上,盡量滿足實際需求,期限1年、可展期兩次。同時落實已定政策,中央財政為貸款主體貼息2.5%,今年第四季度內更新改造設備的貸款主體實際貸款成本不高于0.7%。
此外,未來還應采取多種舉措,穩妥發力。要進一步拉動資金運轉,擴大投資,提升制造業生產效率和產能;通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生產、科研效率,提升產品服務質量和競爭力,優化供給結構,扎實促進制造業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