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服務長三角一體化這一年
去年8月1日,國務院制發的《公平競爭審查條例》正式實施,進一步夯實了我國保護和促進公平競爭、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法治根基。
一年來,長三角地區的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寧波“三省兩市”稅務部門,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部署,認真貫徹《公平競爭審查條例》等相關要求,著力培育法治公平的稅收營商環境,傾力打造稅收服務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長三角“區域樣板”。
執法一把尺子,破除區域發展“隱性壁壘”
亞士創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涂料、家居新材料研發制造等多項業務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近年來,一直致力于開展全國性的產能布局,在上海青浦、浙江杭州、安徽滁州等多地設有生產基地和子公司。
“作為跨區域布局的企業,我們對長三角稅務部門統一執法標準感觸深刻。”該公司財務負責人沈安說。
企業的感受,是長三角地區稅務部門推動“執法一把尺子、處罰一個標準、行為一個準繩”,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稅收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
《公平競爭審查條例》明確,不得給予特定經營者稅收優惠和選擇性、差異化的財政獎勵或者補貼,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
“三省兩市”稅務部門對妨礙統一市場與公平競爭的涉稅法律法規政策開展清理,并加大稅費政策確定性管理力度,進一步統一稅費政策理解和執行口徑,堅決維護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2024年,“三省兩市”稅務部門簽署《長江三角洲區域提升國際稅收確定性合作框架協議》,進一步深度融入國際稅收治理,提高跨境納稅人國際稅收業務確定性,更好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
與此同時,“三省兩市”稅務部門積極推進落實49項稅收一體化事項,統一了申報、發票、登記、賬證、征收、檢查6類51項稅務違法行為行政處罰的裁量基準。
“制定區域統一的裁量基準對打造區域稅收營商環境,防范行業壟斷、市場分割,消除影響投資創業和要素流動的‘隱性壁壘’,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具有重要作用。”上海交通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樺宇接受采訪時表示。
服務同城化,長三角地區“緊抱成團”
“稅費業務可以跨省通辦,離哪兒近去哪兒辦,非常方便。”南京市江寧區寧丹液化石油氣有限責任公司財務負責人葉先生告訴記者,異地更正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時,他充分體驗到了這種便利和高效。
葉先生家住南京市江寧區橫溪街道丹陽社區,往返江寧區稅務局需要2小時,而距安徽省馬鞍山市博望區稅務局丹陽稅務分局則僅需十幾分鐘車程。得知相關業務可以跨省通辦后,葉先生直接把相關材料交到丹陽稅務分局。稅務干部通過征納互動平臺連線江寧區稅務局,按照跨區域通辦服務規范接件、受理、上傳,很快便實現了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
針對企業的實際需求,一年來,“三省兩市”稅務部門持續推進稅費服務共同體建設,探索更多復雜業務“一網通辦”“異地可辦”,實現從“能辦”向“易辦”“快辦”轉變,讓長三角區域納稅人繳費人共享“同城服務”。
在浙江嘉善縣稅務局西塘稅務分局智慧辦稅服務廳的長三角一體化辦稅專區,上海青浦、江蘇吳江兩地稅務部門設立的自助辦稅終端,可幫助納稅人輕松實現涉稅業務“進一處、辦三地”。
在安徽寧馬新型功能區發展服務中心,江蘇、安徽兩地稅務部門聯合設立江寧區稅務局—博望區稅務局一體化稅費服務中心,推出共建跨省稅費服務室、稅費爭議調解室、兩省通辦“云稅廳”等服務。
近期,南京、馬鞍山、滁州三地稅務部門聯合簽署《稅費服務同城化階段性合作項目》,持續深化省際毗鄰區域稅費服務一體化,推進“寧馬滁”三市跨區域稅費服務事項通辦、協辦、易辦……
“三省兩市”稅務部門不僅推出便利高效的“同城服務”,還依托“精準推送、智能交互、辦問協同、全程互動”的征納互動服務模式,推動跨區遷移等涉稅事項“無縫銜接”。
江蘇棟澄科技有限公司從上海遷移到南京市浦口區,不到24小時就完成跨省稅務遷移。“從空間上來說公司經營地確實變了,之所以無感,是因為企業遷移后,企業的涉稅數據可以繼續沿用,原權益可承繼、原資質可保留。”該公司負責人沈紅杰說。
“三省兩市”稅務部門協作推出長三角區域稅務遷移新流程,明確納稅信用級別為A級、B級等符合相應條件的企業辦理跨省遷移時,遷出地稅務部門應當為企業即時辦理,遷入地稅務部門可“一鍵接收”,符合條件的企業當天即可順利遷出。
“三省兩市”稅務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五地稅務部門將結合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和納稅人繳費人新需求,推出更多務實管用的新舉措,為助力長三角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優良的稅收營商環境。
新聞來源:中國稅務報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