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智庫專家:中國經濟持續回升 為財稅體制改革夯實基礎
美國智庫印中美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丹斯泰恩博克2月26日在《中國日報》撰文稱,隨著經濟回暖,中國正在謀劃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以進一步促進經濟增長。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正當其時文章指出,2023年,中國實現了經濟增長目標,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2%,全國一般…
美國智庫印中美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丹·斯泰恩博克2月26日在《中國日報》撰文稱,隨著經濟回暖,中國正在謀劃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以進一步促進經濟增長。
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正當其時
文章指出,2023年,中國實現了經濟增長目標,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2%,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6.4%。邁入2024年,基于積極的財政政策與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消費有望實現增長。
2012年,中國邁入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新征程。此后10年,中國財稅體制改革縱深推進。從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重點任務來看,這一改革勢頭十分強勁。
在過去40多年里,中國實現了令人驚嘆的增長,大幅提升了人民生活水平,消除了絕對貧困。不過,同其他工業化國家一樣,中國也面臨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如今看來,中國需要進行廣泛的結構性改革,以穩定房地產市場,并釋放消費潛力。
中國經濟發展潛力巨大
文章進一步分析稱,中國的結構性潛能仍然很大。如今,中國的中等收入群體已經超過4億人,這一數據可能在未來10年翻一番,達到8億人。此外,伴隨著城鎮化水平穩步提升,住房、教育、醫療和養老等領域將產生巨大需求。
隨著城鎮人口大增,城鎮交通和電信基礎設施領域也醞釀著巨大的投資潛力。這對于中國乃至全球金融機構而言都意味著巨大的機遇。
相較之下,西方挑起貿易戰,大搞地緣政治博弈,甚至無端發動戰爭,分散了對國內結構性改革的注意力,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很顯然,若要推動世界經濟發展,我們應該學習中國成功的增長轉型及其大規模的國內經濟改革,而不是西方的對外干預,后者注定徒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