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退”促“進” 江蘇4100億元稅費紅包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減稅降費實施以來,稅費的“減法”不斷換取企業效益的“加法”和市場活力的“乘法”。今年以來,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等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組合拳”協同發力,對助企紓困、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江蘇稅務部門認真落實稅費政策“組合拳”,截至11月10日,4131.4億元(人民幣,下同)稅費紅包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江蘇是實體經濟與制造業大省。面對海內外復雜經濟形勢,大規模留抵退稅政策的落地為江蘇制造業企業帶來寶貴的資金緩沖期。截至11月10日,2239.6億元留抵退稅款直達江蘇市場主體,企業內生動力得到加強,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釋放更大黏合效應。
“我們申請的增量留抵退稅款很快到賬,正好可以用于改造升級2.5D以及3DIC芯片集成加工生產線。”盛合晶微半導體(江陰)有限公司的財務負責人胡曉蓉表示。
今年7月1日起,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再擴圍,與民生相關的住宿、餐飲等7個行業也納入退稅范圍。“提交申請后,很快我們就收到了107.79萬元留抵退稅款,暢通了公司的現金流。”連云港灌云利群超市財務負責人李雅囡表示,將繼續豐富商品種類,推出優惠促銷活動,保障老百姓“菜籃子”“米袋子”“肉盤子”。
稅費“緩一緩”,信心“提一提”。圖為稅務部門講解稅費優惠政策。 江蘇省稅務部門 供圖
在為制造業不斷注入金融活水,助力實體企業回穩向好之際,稅費紅包帶來的“真金白銀”不斷進入江蘇科技創新企業,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內生澎湃力。
據江蘇省政府披露的數據顯示,全國15.1%的領跑技術分布在江蘇,近20%的高技術產品出口來自“江蘇制造”。企業走好創新之路,充足的流動資金是關鍵。2021年以來,制造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高到100%,助力企業深挖前沿技術,完成產業升級。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研發費用投入約2.7億元,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研發費用投入。”南京諾唯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財務總監畢文新表示,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政策有效增強了公司研發投入的底氣。
鹽城天合國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鄭宇春表示,受益于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2022年全年預計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586萬元。
對于整個社會經濟發展來說,中小微企業是重要的毛細血管,對于穩發展、穩就業具有重要意義。緩繳稅費,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來說,相當于是一筆“無息貸款”,而9月1日起期限屆滿后再延長4個月,為該省數以百萬計“毛細血管型”市場主體的生存和發展爭取了時間。
在常州,由于下游企業需求量減少,常州市武進華聯無紡機械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的銷量下降接近一半。繼續延緩繳納制造業中小微企業部分稅費政策的實施,對于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新政出臺后,稅務部門第一時間上門輔導企業享受稅費優惠新政,加速緩稅緩費辦理速度,幫助該公司快速享受緩繳增值稅60萬元、企業所得稅72萬元、城建稅教育費附加6萬元,合計延緩繳納稅費達138萬元。
在政策兌現方面,江蘇稅務部門利用稅收大數據平臺實現“政策找人”,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為納稅人提供政策解讀、操作咨詢、問題答疑等服務,確保小微企業能及時知政策、懂操作、快享受。截至11月10日,江蘇省累計辦理緩稅緩費1126.8億元。
“辦理緩繳稅費不需要企業提交資料,只需在電子稅務局確認享受即可。現在的辦事流程越來越電子化、高效化,企業的事務性負擔也越來越小了!”宿遷沭陽康順磁性器材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舒紅對緩繳稅費政策延期感到驚喜。
江蘇省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湯志水表示,稅務部門將把黨中央、國務院推出的一系列穩主體、穩就業的決策部署落細落穩、落到實處,不斷暢通優惠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持續推出務實管用的便利服務舉措,為增強企業發展的底氣、勇氣和信心增添“稅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