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成都進前10,南京青島下滑!今年上半年財稅30強城市排名洗牌
國內主要城市2022年前兩個季度的大部分經濟指標已經出爐,包括最受關注的GDP成績。但有一項核心指標因上半年干擾因素偏多,所以仍還有不少城市尚未發布運行情況,那就是財稅收入狀況。
在疫情大環境下,不少城市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工商業多項指標運行等都受到不小的影響,那么財稅狀況如何呢?下面就通過今年上半年一般預算收入在國內城市排名前30的榜單,來了解一下吧。

疫情對財稅收成有所影響是眾做周知的,只不過各地的被干擾程度不一,受挫上有差異而已。更普遍的干擾因素還是退稅,這是第二季度時突然開始施行的,使得各企業能夠盡快清理進項稅額積壓,松綁財務,非常利好企業的一項措施。
不過因為退稅額在賬面上是直接在各地的財稅收入上減去的,所以這就讓各城市財稅狀況從賬面上減收不少的,如果去年同期比較的話,也發生了口徑上的不同。

所以因為疫情加退稅的雙重影響,大部分城市的一般預算收入出現了同比名義下跌,但也不用過于悲觀,大多還是退稅引起的,如果加上退稅額后再比較,名義跌幅不太大的城市應該都是正增長狀態的。
但有些城市上半年的名義下跌過多,同口徑比較就很難轉正了,這部分也正是受到疫情沖擊較嚴重的城市,如上海、蘇州、天津、南京、無錫、嘉興等,是可以理解的。也就是重慶名義跌幅也有16.2%就有點納悶了,疫情并不嚴重呀。

但這部分城市還是少數,30強內多數還是跌幅在10%以下的,轉換成同口徑增速應該是正的。另外還有長沙、合肥、廈門等多個城市更是名義正增長的,說明它們的經濟運行更為穩健。
從而可以看出上半年我國各大城市的財稅運行上增速差是非常大的。再加上榆林、鄂爾多斯這兩個能源生產城市繼續暴漲,半年期一般預算收入已達500億左右,國內排名沖到了20位左右。整個30強榜單真的是出現了大洗牌呀。

除了排名前五城市的位次無變外,其余城市絕大部分都或有上升、或有下滑的。去年還排名第6的天津市因名義大跌,上半年財稅收入只有868.8億而直接掉出前十,寧波市因為良好發揮占據了第6位;其次像南京、青島、無錫等多個財稅大市也因為跌幅過大,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名次下滑。
與此同時也有些城市因為名義跌幅較小甚至正增長,排名上升。其中像廣州、成都挺進了前十,長沙、合肥、廈門、煙臺、沈陽等也有位次上浮,更別說兩個能源城市直接從30強之外躍居20位左右了。

不過在下半年這個亂象可能會逐步好轉的,首先是國內疫情在平復,各地經濟快速復蘇;其次是退稅影響也會逐漸消退,因為各企業的進項稅額一次性都退完了,所以下半年拿來抵扣銷項稅額的會大幅減少,這樣增值稅就會出現強勢反彈。
所以不出意外的話,30強城市從第3季度開始財稅名義增速會陸續轉正,到年底的話基本已經恢復常態。那樣的話榜單內的具體排名動蕩也會逐步平息,可能除了少數城市之外,大部分都會回到原有排位上去的。
大家對各城市上半年的成績怎么看呢?對下半年又有什么展望?歡迎一起討論!前30強城市的具體財稅運行情況,請看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