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財政保障能力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
  本報訊(記者王旻)8月31日下午,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舉行“山西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的第九場發布會,同時也是省財政廳專場新聞發布會。省財政廳有關負責同志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財政事業發展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省財…
本報訊(記者王旻)8月31日下午,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舉行“山西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的第九場發布會,同時也是省財政廳專場新聞發布會。省財政廳有關負責同志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財政事業發展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省財政廳黨組書記、廳長武志遠介紹,十年來,山西財政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持續完善宏觀調控政策體系,一以貫之落實積極財政政策,全力增強財政保障能力,加快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為我省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的財政支撐。
堅持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心懷“國之大者”有了“新感悟”。牢固樹立“以政領財、以財輔政”理念,建立完善“財”服從服務于“政”的工作機制,確保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實到位,將黨和國家意志體現在財政政策制定、資金安排、管理服務全過程各方面。堅決扛起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刀刃向內一體推進“三不腐”,扎緊財政資金分配、使用、管理和監督的制度“籠子”,不斷開創財政部門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局面。
堅持全力以赴開源節流,財政收支總量邁上“新臺階”。牢固樹立科學理財理念,堅持把增收節支作為財政工作的永恒主題,既注重財政收支規模和增速,又力求提高收入質量和支出績效。一方面,全力拓展財源、壯大財力。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2012年的1516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2835億元,累計完成近2萬億元,年均增長8.9%,其中稅收收入占比提升5個百分點,實現了財政收入穩中有進、量質提升。另一方面,持續優化支出、提升績效。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由2760億元增長到5047億元,累計完成支出3.86萬億元,年均增長7.9%,有力保障了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堅持精準有力保障戰略,服務高質量發展彰顯“新作為”。緊盯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在政策上調整優化、集成創新,在資金上統籌整合、加大投入,集中力量保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重大戰略、作出的重大部署、交辦的重大任務。全力爭取中央支持。中央對我省轉移支付由1107億元增加到2088億元,累計爭取中央轉移支付1.52萬億元,年均增長7.3%;2015年以來爭取政府債券4578億元,年均增長25.4%。連續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2013年以來我省累計減稅降費超過3600億元,為市場主體送去“解渴”活水。促進擴大有效投資。累計安排專項債券2839億元,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基礎設施、太焦高鐵、大水網工程等一大批重點工程項目順利落地,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大幅改善。
堅持提質增效改善民生,助推社會事業實現“新發展”。不斷增強財政的公共性、公平性,把財政新增部分進一步向民生和社會事業傾斜,穩步可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全省民生支出由2253億元增長到3976億元,始終占到財政支出的八成左右。特別是,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省財政部門聞令而動、聽令即行,全力保障患者救助、防疫人員待遇和重要物資供應等,累計投入財政資金132億元,為牢牢守住山西陣地提供充足的“糧草軍需”。堅持財政扶貧投入只增不減,省級安排434億元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年均增長17.5%,5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堅持蹄疾步穩深化改革,現代財稅體制建設取得“新成果”。用足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持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積極發揮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先行軍”作用,穩步提升財政治理和服務效能。財政體制更加完善。扎實推進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出臺基本公共服務、醫療衛生等9個領域實施方案,厘清省與市縣職責和界限。出臺改革完善財政管理體制促進縣域經濟轉型發展的意見,激勵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稅制改革更加深入。
站在新起點,奮進新征程。省財政部門將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劈波斬浪、勇毅前行,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續寫山西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
省財政廳黨組書記、廳長武志遠介紹,十年來,山西財政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持續完善宏觀調控政策體系,一以貫之落實積極財政政策,全力增強財政保障能力,加快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為我省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的財政支撐。
堅持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心懷“國之大者”有了“新感悟”。牢固樹立“以政領財、以財輔政”理念,建立完善“財”服從服務于“政”的工作機制,確保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實到位,將黨和國家意志體現在財政政策制定、資金安排、管理服務全過程各方面。堅決扛起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刀刃向內一體推進“三不腐”,扎緊財政資金分配、使用、管理和監督的制度“籠子”,不斷開創財政部門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局面。
堅持全力以赴開源節流,財政收支總量邁上“新臺階”。牢固樹立科學理財理念,堅持把增收節支作為財政工作的永恒主題,既注重財政收支規模和增速,又力求提高收入質量和支出績效。一方面,全力拓展財源、壯大財力。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2012年的1516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2835億元,累計完成近2萬億元,年均增長8.9%,其中稅收收入占比提升5個百分點,實現了財政收入穩中有進、量質提升。另一方面,持續優化支出、提升績效。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由2760億元增長到5047億元,累計完成支出3.86萬億元,年均增長7.9%,有力保障了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堅持精準有力保障戰略,服務高質量發展彰顯“新作為”。緊盯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在政策上調整優化、集成創新,在資金上統籌整合、加大投入,集中力量保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重大戰略、作出的重大部署、交辦的重大任務。全力爭取中央支持。中央對我省轉移支付由1107億元增加到2088億元,累計爭取中央轉移支付1.52萬億元,年均增長7.3%;2015年以來爭取政府債券4578億元,年均增長25.4%。連續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2013年以來我省累計減稅降費超過3600億元,為市場主體送去“解渴”活水。促進擴大有效投資。累計安排專項債券2839億元,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基礎設施、太焦高鐵、大水網工程等一大批重點工程項目順利落地,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大幅改善。
堅持提質增效改善民生,助推社會事業實現“新發展”。不斷增強財政的公共性、公平性,把財政新增部分進一步向民生和社會事業傾斜,穩步可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全省民生支出由2253億元增長到3976億元,始終占到財政支出的八成左右。特別是,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省財政部門聞令而動、聽令即行,全力保障患者救助、防疫人員待遇和重要物資供應等,累計投入財政資金132億元,為牢牢守住山西陣地提供充足的“糧草軍需”。堅持財政扶貧投入只增不減,省級安排434億元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年均增長17.5%,5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堅持蹄疾步穩深化改革,現代財稅體制建設取得“新成果”。用足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持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積極發揮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先行軍”作用,穩步提升財政治理和服務效能。財政體制更加完善。扎實推進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出臺基本公共服務、醫療衛生等9個領域實施方案,厘清省與市縣職責和界限。出臺改革完善財政管理體制促進縣域經濟轉型發展的意見,激勵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稅制改革更加深入。
站在新起點,奮進新征程。省財政部門將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劈波斬浪、勇毅前行,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續寫山西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