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總局局長張茅:不能只講優惠政策不講市場公平競爭
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在其主旨演講中,多次反復提到“優惠政策”與“競爭政策”的關系,并明確表態:“要改變一些傳統觀念,不能只講產業政策,不講競爭政策,不能只講對企業優惠支持,不講市場公平競爭?!薄耙晟乒礁偁帉彶橹贫?規范政府部門的不公平競爭行為,破除地方保護和行政壟斷?!?
完善公平競爭制度破除行政壟斷
由國家工商總局主辦的“市場監督管理論壇”,每年舉辦一屆。特別是自商事制度改革以來,這一論壇已成為社會各界對未來改革走勢預判和分析的一個重要窗口。
今年論壇的主題是“商事制度改革回顧與展望”。張茅在其主旨演講中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商事制度改革不斷深入、持續拓展,商事制度發生了根本性變革,這是向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邁進的重要標志。
張茅指出,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到了依靠良好的市場環境保障發展的階段,由過去追求優惠政策“洼地”,轉為打造公平營商環境的“高地”,這是發展理念、發展模式的深刻變革。
他說:“目前,社會上出現一種好的趨勢,企業對政府優惠政策的期望在減弱,對市場公平競爭的要求在增強。這是我國企業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更相信市場,不再迷戀政策優惠?!?
在談到推進市場監管改革創新,不斷完善市場監管體制機制時,張茅強調:“特別要創新監管政策,把競爭政策貫穿到經濟發展的全過程,用競爭政策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和體制完善。要完善公平競爭審查制度,規范政府部門的不公平競爭行為,破除地方保護和行政壟斷?!?
首次系統闡述改革6大特點
減少行政審批、降低準入門檻、精簡工作流程、提高服務效率上下功夫,還權于企業和市場,不斷降低投資創業的制度性成本,成為“放管服”改革中的一大亮點。張茅在其主旨演講中,首次系統闡述了這項改革中鮮明的6大特點。
一是從試點探索拓展到整體推進。
二是從微觀改革拓展到宏觀制度建設。
三是從單一部門改革拓展到多部門的綜合性改革。商事制度從工商自身的改革,拓展為部門之間的聯動改革,成為影響長遠、影響全局的綜合性改革。
四是從激發市場活力拓展到規范市場秩序。堅持寬進與嚴管相結合,在推動營商自由的同時,積極探索事中事后監管新機制,企業信用監管機制和“雙隨機、一公開”等新型監管模式逐步形成。
五是從便捷準入拓展到便捷退出。在提高市場準入便捷程度的同時,簡化市場主體注銷程序,加大對僵尸企業清理力度,破解創業者“退出難”的問題,推動資源的優化配置。
六是把法制保障貫穿到改革的全過程。按照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深入落實依法行政的要求,通過一系列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修改完善,使商事制度改革在法治下破題、在法治下完善。
要破除條條框框解決“準入不準營”
張茅指出,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既是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動力;既是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任務。
張茅認為,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重塑經濟增長新動能,關鍵是要發揮市場的力量,發揮市場競爭機制的作用。
談及此處,他連用了3個“只有”。“只有公平競爭、優勝劣汰,形成僵尸企業退出機制,才能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只有打擊各種假冒偽劣、侵害企業權益行為,才能為企業健康發展騰出市場空間。只有改革扭曲市場競爭的政策和制度安排,消除地方保護和行政壟斷,才能發揮我國統一大市場的優勢和潛力。
張茅強調,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是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任務。傳統的政府主導、行政干預,對微觀市場主體的大量行政審批,已不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轉變傳統的政府職能,關鍵要轉變傳統的思維定式,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張茅特別指出,這幾年,市場準入改革取得積極成效,但仍存在限制過多、“準入不準營”等問題。對此,他認為,改善市場準入環境,關鍵是要改革,目的是要放活。要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改革市場準入制度,破除不合理的條條框框限制。
“市場競爭環境是企業優勝劣汰、持續發展的運動場。企業要健康發展,需要市場公平競爭,否則就不能優勝劣汰。”
上一篇:一般納稅人代理記賬流程是什么?